光热比光伏迟缓的主要原因是受技术层面的影响。
清水公司将这一计划称为月环(Luna Ring),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发的电可以满足全世界的用电需要。太阳能电池板生成的电力将由电缆输送至月球近侧的传输设施。
在电被转化为微波束和激光束以后,数条直径达20公里的天线将它们传回地球的接收站一个由宇航员组成的小组将在现场为机器人提供帮助。月球资源还可以被用于制造胶凝材料和水泥,而建设项目所需的砖、玻璃纤维和其他建筑材料则可通过太阳能热处理来生产。该计划涉及围绕月球6800英里(约合1.1万公里)长的赤道建一条太阳能发电带,然后将电能转化为微波束和激光束发送回地球,最终再由地面发电站将微波束和激光束重新转换为电能。由于太阳能电池板和月环工程所需要的其他物资数量庞大,清水公司提议应最大程度上利用月球上的资源。
太阳能电池板生成的电力将由电缆输送至月球近侧的传输设施。月球近侧始终面对着地球。在未来中美两国的清洁能源合作领域,我认为,一是要做好国内光热产品以及技术的输出,除了要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引进来,国内一些经济实用的减排技术也可以走出去,为国际上的减排服务。
现在政府在被产业推着走,这个市场必须要打开了,我的判断是,这个前景会很好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在这几方面都没有限制。记者:多晶硅产业再次被列为过剩产能黑名单,你怎么看待?曾少军:在我看来过剩是一个伪命题.归根到底是需求的问题没有解决,政府的决心不够大。光伏方面,要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同时国内市场要启动,大规模并网发电系统要启动,不然我们永远只是在为别人创造蓝色天空。
在你看来,这将给国内哪些行业和企业带来利好和机会?曾少军:从核电方面而言,由于目前国家没有开放投资开发这一领域,由于核电这块产业链非常长,企业可以往前端寻找机会。从目前的国家规划来看,这种决心是不够的。
而在风电领域,中美之间完全可以加大风能投资领域的合作。记者:你怎么看待目前国内新能源发展的状况,未来需要突破的重点是什么?曾少军:一个是国家决策部门的新能源发展决心问题,一个是产业技术和电网技术的问题,这是将来新能源发展关键的制约因素。记者:在此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的26项具体成果中,核能、页岩气以及相关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占了绝大多数。比如可以在勘探领域介入。
如何借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东风,切实推动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而最新的消息是,多晶硅生产再度被列为发改委需要抑制的产能过剩黑名单.6月2日,在接受记者记者专访时,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表示,过剩只是伪命题,国家决策部门对新能源发展的决心才是关键。企业现在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美国的气候、能源方面的法案会不会在坎昆会议前通过不好说,但是我相信最终还是会通过的。生物质能要解决原料收集和原料成本控制问题,要避免与粮争地。在光伏方面,我们经常提到国内光伏企业两头在外,高纯度多晶硅提纯也应该寻求美国的技术支持。
风能则要解决市场问题,去年有很多风电都没有上网,浪费是非常可惜的,需要电网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修正案》,保障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上网。依据目前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新能源跟传统能源的价格会接近,而在2030年就将实现对传统能源的大规模替代,很多国家都提出了2020计划,就是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20%,而我们15%这个规划还是太保守,如果我们没有关注到2015年这个可能的成本下降和技术进步的趋势,还人为的把自己的手脚束缚住了,将来的减排目标怎么完成呢?技术问题方面,一个是新能源产业技术的突破包括成本的下降,这是企业一直努力的方向,但还有一个就是电网的技术,电网的改造也没有适应新能源发展的需要,希望就在未来智能电网技术上能有突破。
现在政府在被产业推着走,这个市场必须要打开了,我的判断是,这个前景会很好。我们提出了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的目标,据我所知目前这个比例大概是9%,到2015年计划达到12%.这里面每一个百分点是差不多对应2000万千瓦,到2015年增长3%的比例才增长6000万千瓦,这里面还要除掉核电和水电,剩下的新能源还有多大的市场呢?为实现我们单位GDP能耗下降40%~45%的目标,我们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作为会越来越少,困难也会越来越大,这时候很大程度上就要靠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来实现,而我们在这条上依然步伐太慢。
具体来说,光热要突破的是标准的制定,整个行业要制定一个规范。中国如果开发光伏大规模并网发电系统的话,国内所有多晶硅生产的产能也是不够的。另外,核电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方面,如果有资本愿意进来,也应该有很好的机会。在未来中美两国的清洁能源合作领域,我认为,一是要做好国内光热产品以及技术的输出,除了要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引进来,国内一些经济实用的减排技术也可以走出去,为国际上的减排服务五是政策细化不到位。电网企业必须收购,这样就有严格要求,如果达不到收购任务就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
此外,据记者了解,4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改的《可再生能源法》,对原《可再生能源法》做了修订。另外光伏产品还存在环保问题,国内还不能达到全物料循环、清洁生产,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废弃物,势必会给脆弱的环境带来压力。
光伏企业服务和监管滞后也是光伏产业存在的一大问题。其所以把全额收购改为按照规定完成收购,这是由电网收购实际决定的,任东明解释,全额收购很难,原来说电网企业全额收购,但光伏发电的目标总是调整,实际操作起来是很难,现在是每年或者隔两年确立目标,让电网企业必须收购,这样确立的是固定的死目标。
在刚结束的第二届亚洲光伏峰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在演讲中指出,相比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只有光伏发电是不受资源、地域、电网送出能力(大型荒漠电站除外)和建设规模限制的非石化能源,所以实现非石化能源比重15%的目标就很大程度上落在了光伏发电的肩上,但是目前中国光伏面临五大难题亟待解决。据任东明介绍,中国光伏产业能耗高,国际先进水平130~150kWh/kg,国内200~300kWh/kg。
其所以进行如此修改,是因为原定的可再生能源法虽然规定了电网企业全额收购新能源发电,但主要是通过在电网覆盖范围内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履行并网协议来解决,当本地电网难以消化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或已达到饱和时,全额收购成为一句空话。第二,上网电价还没有出台。这一修改明确了电网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法律修订政策倾斜,共助光伏发展 虽然中国光伏产业存在很多难题,但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积极采取新的政策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除了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各地也出台了推动光伏发展的地方性政策。首先,光伏安装量呈现飞速发展趋势。
光伏发电飞速发展,各国规划目标出炉 据了解,在当今能源短缺的现状下,各国都加紧了发展光伏的步伐。此外多晶硅产能有过剩的倾向,行业的调控和规范有待加强。
北京自2010年1月开始实施《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推出六大光伏发电工程。主要市场目前也在国外,95%的光伏产品销往国外,国内市场与生产能力相比,十分狭小,大约仅为产能的5%。
但现在光伏发电的成本还是很高的,这就限制了光伏发电的商业化运行。中国的这种严重依赖进出口的模式加大了贸易风险。在发展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光伏发电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中国也不甘落后,2009年相续提出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金太阳示范工程等鼓励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政策,2020年的光伏发电目标从原先的1.6GW提高到现在的20GW,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长远规划,让中国的光伏发电发展之路更加宽广。
美国提出太阳能先导计划意在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使其2015年达到商业化竞争的水平。王斯成在第二届亚洲光伏峰会上表示,国家现在制定目标是2020年达到20GW,相当于以前1.6GW的目标已经提高十几倍,但是相比于日本的28GW目标还是很低的,各个省没有光伏发电目标,各个大的光伏发电企业也没有一个有效的细化的规划目标,这就让国家在制定长远规划目标缺乏科学的依据。
二是就中国光伏产品的市场现状来说,硅材料的源头在国外,硅材料95%依靠进口。第三,金太阳工程补贴资金不足,企业不赚钱。
新法第十四条修改为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据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光伏安装总量是40MW,累计安装总量只有140MW,而2009年全年安装量就有160MW,是上一年的4倍,比以往累计安装总量还要多,足见中国光伏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